加密货币祛魅 2 - 账户篇
About 887 wordsAbout 3 min
2025-04-20
账户类型
- EOA:Externally Owned Account,与CA相对,链外的控制者通过私钥手动控制的账户。
- 可以主动操作,比如点按钮、发指令。
- CA:Contract Account,智能合约账户,由代码或智能合约管理,无需私钥即可运行。
- 被部署在区块链上的“自动机器人”,但它没有手,不能自己启动,只能等别人让它动。
- 也不能定时自动跑,必须有人来叫它一声,它才会执行任务。
- 什么是在链上部署代码?
- 就是把你写好的智能合约代码,当成一条“交易”发到区块链上,让这段代码变成链上的一部分,拥有自己的地址,可以被调用和执行。
链上交互接口:RPC 和 Web3 App
- RPC(Remote Procedure Call) 是区块链版本的API,比如:查账户、发交易、读合约。
- Web3 App = 一个前端界面 + 背后接了区块链的功能模块(比如钱包/合约/代币) 的应用程序。
- 能交互,但数据/逻辑/资产不在服务器,而是写进链里。
- Trading Bot
- 绝大多数是运行在链外的自动化程序,它通过链上接口(RPC 或合约)发起交易,但本身不部署在链上。
Wallet 钱包
- MPC (Multi-party Computation), Multi-Sig:多方安全计算,为了消除单点风险。
- 传统钱包的最大问题:私钥一旦泄露或丢失,资产就永远没了,谁都帮不了你。
- MPC 钱包用的是一种叫Threshold Signature Scheme(阈值签名) 的协议,核心逻辑是:一个完整的签名可以被多个参与者协作“计算出来”,但没任何人知道完整私钥,甚至私钥从未出现过。
- 似乎和Bitlocker有点类似,都具有容错能力,MPC中设定 T/N 门限(比如2/3),有两份就能签。BitLocker允许用户在恢复密钥略微错误时提示错误位置,对人类输错的容忍机制
- TEE (Trust Execution Environment):一块“封闭区”,别人看不到也拿不到里面的东西,但可以在里面偷偷运算。
- 是的,TEE 结构下,密钥的“实控权”掌握在公司或平台手里,不在用户手里。
- TEE 是一种技术包装下的“受控安全密钥容器”,表面去中心化,实质中心化。
- Account Abstraction(AA) 账户抽象(可编程),属于第三代钱包。
- 让账户可编程,而不是死板的钱包。
- 可以设定限额、授权人、自动扣费等,但不能签名和转账
- Business Wallet
- 让“不是搞加密的团队也能接入钱包功能”,就是把Web3 App的前端改成API
- Privy 实际上是生成一个钱包私钥,然后用 OAuth 绑定一份 key share,交出登录数据 + 使用数据给 Privy 服务端,这不是匿名登录
Multisig(多签钱包 / 团队治理工具)
- 多签钱包:一笔交易必须获得多个地址共同签名后才能执行;
- 常用于 DAO 资金托管、跨团队协作、协议升级等场景;
- 常见工具:
- Gnosis Safe:以太坊生态最常用多签标准,支持权限管理、插件化;
- Squads:Solana 上专为团队管理设计的多签工具,支持 SPL Token 控制;
- Realms:Solana 上的 DAO 治理框架,内嵌提案系统与投票机制,可与多签账户协同使用。